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动态网!

乡村管理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供应信息

在朝阳当“农民”是一种什么感觉?

时间:2023-04-20 来源:北京农业农村局  作者:

  “新农人”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背后,是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首善标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朝阳就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正在向农而行,努力耕耘、喜悦丰收。

  今天,我们就跟着他们一起来体验下,在朝阳当“农民”是什么感觉?

  夏天的早晨,天亮得早。7月3日,吴迪六点半就来到蔬菜大棚,检查茄子、豆角、黄瓜等蔬菜的采摘情况。这批蔬菜装箱完成后,将会就近送往企业食堂或者餐饮公司。

  这是位于北京东五环东侧的鲁店农场(北京鲁店农场有限公司)。受朝阳区黑庄户乡合作经济联合社的委托,鲁店农场负责2000多亩土地的种植,吴迪是该公司的种植管理者之一。

33.1

2022年7月5日,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吴迪正在收棚内成熟的青椒。


  33岁的吴迪是土生土长的黑庄户人,熬夜加班、离家较远等种种因素,让他选择从生鲜行业辞职,回归土地,重新成为“农民”。

  在北京选择做农民的年轻人,并不只吴迪一个。这批年轻人中,有的是半路转行投身农业,有的是农学专业的学生,还有人一直在从事农业生产。他们不但能迅速掌握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生产技能,还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他们是新时代的“新农人”。

33.2

  这些“新农人”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的背后,是北京市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首善标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走好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半路出家”的新手

  吴迪至今记得,2021年4月他刚到鲁店农场工作时的情况。作为一个农业“新手”,从育苗到施肥,吴迪需要从零学习。

62ce5755e4b0cd8dd053736e[1]

  隋宝利是吴迪的师傅,今年56岁,是鲁店农场种植工作负责人。年轻时,隋宝利曾在生产队负责小麦种植,后来又担任村书记,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年轻人跟不上来”是隋宝利最担忧的事情。

  吴迪刚到农场,隋宝利就带着他下地除草干活,打算将农事的规律悉数传授给年轻人。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干农业的人,吴迪觉得这些事情总是要有人干的,“要顶上,社会不能断档,一代新人换旧人”,而他也希望可以将农业种植带向远方。

33.3

  2022年4月2日,北京市朝阳区黑庄户,黑庄户乡现有耕地保有量3221亩,分布在11个行政村,承担着全区三分之一的粮食蔬菜生产任务,村民正开着拖拉机在田间松土。

  “播种、施肥、除草、浇水”,吴迪发现做一个农民其实就这四件事,“尽管看起来只是简单的八个字,但很多时候一天都完不成其中的两个字。”

  秋收时节金黄的小麦回报了吴迪的努力,体检报告也见证着吴迪的变化。早睡早起的作息,以及田间地头辛勤的劳作,他的血液化验单上红色的指标减少了一半。吴迪爱这片土地,也更加珍惜土地的每一种馈赠。

33.4

  去年的种植结束后,吴迪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因缺乏大型农机器械导致大田种植的效率不高,农场周边配套设施还不完善,缺少灌溉水源等。

  针对这些问题,黑庄户乡副乡长熊慧丽介绍,今年春节刚过,黑庄户乡就启动了农田整治工作,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邀请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的专家团队实地调研,严格按照“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系统梳理问题短板,“一地一策”制定整治措施。

  “不再半天换一身衣服”的农场

  连栋温室里没有土壤。透过玻璃外墙可以看到,一排排种植架上填充着黑色的基质,基质中埋着水肥一体化的管道,技术人员身穿白大褂穿行其间。来广营的朝来农艺园已经不再是人们想象中的农场。

33.5

  2022年7月7日,北京市朝阳区朝来农艺园,技术员毛盼龙正在电话沟通了解园内设备使用情况。

  2020年,朝阳区以朝来农艺园、郎枣园为实施地点申报了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流程,项目2021年9月启动实施。目前完成了2栋连栋温室、19栋日光温室、1座加工冷藏车间的智能化建设。

  作为朝阳区推进数字农业先行区的典型示范,朝来农艺园也正在吸引着年轻人。

  1991年出生的毛盼龙是林学专业毕业,今年春天入职朝来农艺园,此前在其他农场干过的他笑称在这里“可以穿一身新衣服,不再是半天就需要换一身”。

33.6

2022年6月23日,北京市朝阳区朝来农艺园,程序员在调整机器人的程序。


  朝来农艺园的栽培大多为基质栽培。它的优势在于孔隙大,疏松程度比土壤好,更适合植物的生长,能降低水、肥、药等农业投入。此外,它还能减少病虫害,也就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更加绿色健康。

  在朝来农艺园,数字化智能把控着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各个环节。毛盼龙的办公室对面,有6块显示屏幕。面向番茄、黄瓜等种植区的屏幕上,显示着温度、湿度等数据。这些实时数据来自温室内布设的多个智能传感器,还可以感知温室的CO2(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环境因子。

  通过“智慧农业监测管理平台”,毛盼龙可以实时查看温室内所有监测数据和现场图像,根据不同生长期和生长特性,通过平台设置相应管理策略,比如控制补光灯、高压微雾、环流风机、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等相应调控设备,完成温室的增降温、通风、除湿、补光和二氧化碳补充等操作。

33.7

2022年6月26日,朝阳区朝来农艺园,种植的小番茄。


  一旦某个温室的温度过高,毛盼龙在办公室里可以利用电脑进行调节,使温室一直处于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在每个连栋温室门口,立着一人高的绿色智慧大屏,这是智能环控的控制中枢“大智”。

  任惠芳也是“学农的”,自称是“十年农人”,负责硬件方面的解决方案支持服务。据她介绍,控制中枢、控制器以及计算模型等朝来农艺园的核心技术,完全是由中国的公司自主研发的。

  毛盼龙介绍,朝来农艺园的“智慧”设备还能有效开展病虫害自动监测预警、生产全程监控和质量安全区块链追溯,并构建了蔬菜育苗、种植、加工、储藏、物流全产业链数字集成方案与可持续发展机制。

33.8

2022年6月23日,北京市朝阳区朝来农艺园,农场技术员毛盼龙查看农作物情况。


  负责控制这一切的智慧农业管理平台软件,是由董艳宏负责设计的,她是该系统的产品经理。除了优化种植管理,智慧平台还可以安排大型农场复杂的排产计划。只要确定种植面积和种植数量,智能系统会自动计算好育苗、种植和收获的时间,“跟着排产计划走就好了”。

  未来,在这个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的规划中,还会提供数字化农业科普教育、农产品会员定制和农业多功能服务等,进一步探索构建可看、可借鉴的数字农业示范基地、都市农文教旅现代化农业园区运营模式。农业将从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向生态涵养、休闲体验等多功能拓展,构建起带有双重属性的现代化高科技园区,建立“朝阳特色”的数字农业发展路径。

  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33.9

  2022年6月26日,朝阳区朝来农艺园,李根展示采摘的小番茄。

  2021年8月,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在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方面,围绕“谁来种地”、“谁来振兴乡村”,提出坚持本地培养和引进输入相结合,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搭建社会工作、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支持和引导各类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集聚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逐渐上手的吴迪,在这一年负责的工作更多了。隋宝利盘算着,等冬闲的时候带着农场的几位年轻人去参加一些现代化种植的培训课程。

  在未来,希望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主动参与到农业发展中来,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养卓越特色人才,助力朝阳农业发展。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概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