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来到农资动态网!

乡村管理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求购信息

育苗品种增加叶菜比重 大棚作业用上物联网技术 北青报记者赴远郊区蹲点探访—— 人勤春来早 农耕不误时

时间:2023-04-18 来源:北京农业农村局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确保春耕不误农时,确保夏粮丰收。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北京正处于春耕生产的关键阶段。日光温室内的蔬菜已完成换茬,正开启新一轮播种;塑料大棚蔬菜正在定植;露地蔬菜的生产育苗工作即将开始;小麦等粮食作物正视情况开展浇水、施肥等春季管理。今年春耕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痛点”问题,比如农企缺钱、缺技术、物资运输不畅等。为保春耕稳生产,本市打出“组合拳”,逐一攻克。一系列举措让“藏粮于技、藏粮于地、藏粮于家”落到实处,不仅稳定了产量,还增加了效益。为此,北青报记者近日赶赴各远郊区蹲点采访,记录下农民春耕作业、“与农时赛跑”的一个个实景。

  保底线

  北京划定2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

  眼下,农户们已经开始在大棚里劳作。昌平区的一家农业合作社里,农户在保持合理距离的前提下种植菠菜、大蒜、圆白菜等蔬菜。“3月是春耕蔬菜的定植期,现在蔬菜种苗获取难、运输难,幸好有农业部门为我们提供了24万余株优质蔬菜种苗,才得以及时进行蔬菜定植。还有植保站、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上门提供种植方法和技术指导,让我们对春耕充满信心。”该合作社负责人说。

  当前,全市农业系统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同时,正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北京永久基本农田的面积是多少?根据“十三五”规划,2020年全市农业生产空间将压缩至250万亩,其中粮田80万亩、菜田70万亩、果园100万亩。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北京市调出的耕地面积,有的用于植树增林,有的用于休闲观光,体现出农业的生态价值。而在250万亩的有限面积上,逐步向高精尖调整转化,满足市民诸多的生产生活生态需求。

  保农资

  今春全市叶菜育苗占比增加到60%

  疫情之下,做好农资供应保障尤为重要。

  “第一道难关是育苗关。育苗是个技术活儿,用工量相对较多。”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育苗科科长曹玲玲说,鉴于疫情防控的要求,外来用工不好找,本地熟练工人也略显不足,直接影响到分苗、嫁接、定植等环节。

  在此背景下,本市一方面从技术上调整育苗方式,尽量用机械代替人工;另一方面从策略上调整育苗品种,减少用工需求大的嫁接苗产量,增加叶类蔬菜育苗量。“今年春茬蔬菜育苗生产中,叶菜育苗占比由去年的55%增加至60%。因叶菜育苗时间短,有助于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保证应急储备的需要。”

  种子和化肥也是春耕必备农资。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已储备种子220万公斤、化肥3.96万吨,可以满足需求。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北京的“菜篮子”由京郊菜园子生产、外埠供应共同解决。为解决京郊菜园子资金紧缺的问题,市农业农村局一方面对接银行协调贷款需求;另一方面对接担保机构,发挥政策性担保作用。为解决外埠运输不畅的问题,本市则积极协调打通跨省农产品和农业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在各项措施保障下,全市“菜篮子”稳产保供工作扎实推进,复工复产进程不断加快。

  保稳产

  “京采6号”番茄5月上旬结新果

  “用科技种地,预期亩收益比原来至少翻5倍!”今年春耕,怀柔区久木合作社引进新技术,拿出5个蔬菜日光温室,改种高品质番茄。对于今年的首次尝试,合作社负责人充满信心。

  有道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不久前,怀柔区久木合作社拿到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的约1.6万株番茄苗,刚刚完成定植。“我们给合作社提供的是‘京采6号’优新番茄品种,吃起来口感更好,‘身价’当然也更高。”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作物科科长徐进说。高品质番茄生产需要配套新技术支撑,但受疫情影响,合作社所在村域仍处于封闭管理状态,徐进无法现场指导,他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在线指导”,每周3次。目前,这1.6万株番茄苗长势喜人,预计5月上中旬就能结果采摘了。

  今年春耕,本市很多大型种植园区还用上了物联网技术,可自动监控温室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指标,并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自动开闭通风口、收放保温被,实现自动控制。“以前都得手工记录、调节,现在有了物联网技术,不仅节省人力成本,还使环境控制更加精细准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红岺介绍。

  北京虽不是农业省份,但近年来,丰富多彩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海淀区一家农场负责人孟宪泉介绍,园区共有40亩露天耕地,陆续开发成1000多个单元格。市民只需缴付1800元租金,便可以拥有20平方米耕地一年的使用权。园区提供种子、菜苗、肥料、水和工具,市民可以到农场里播种栽苗,体验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

  “受疫情影响,春节以来大多数人居家防疫不外出,一些市民开始在阳台上种菜,家庭栽培技术得到迅速推广,这也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出来的新业态。”李红岺介绍,蘑菇、芽苗菜等成为市民最近这段时间居家种植的“新宠”。比如,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研发出“蘑幻太空舱”,栽培仓内设有水槽,可加水保湿,并通过可开合的滑盖控制栽培空间的湿度,可用于种植榆黄菇、平菇、茶树菇、鸡腿菇、灵芝等多种食用菌。“我们正在研发更多种植设备和工具,丰富市民的居家生活及餐桌食材。”  文/本报记者  王斌

  举措

  多措并举将疫情挡在农田之外

  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现,各区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多项措施,将疫情挡在农田、园区之外,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加大复工人员管控力度。在丰台王佐村,每天通过村里大喇叭宣传防控知识,村里卡口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大兴区庞各庄镇要求所有农业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对返京嫁接技术人员的来源地情况及身体健康进行把关,并采取14天单独隔离管理。

  为春耕一线人员上保险。虽然采取了防控措施,但仍有部分农业园区对复工复产心存顾虑。为解决这一问题,怀柔区农业农村局与保险公司对接,在确保相应园区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为一线员工免费提供意外保险,提高园区抗风险能力,打消农企后顾之忧。截至3月14日,已有86位工人纳入保障。

  发放防疫物资,成为各区必选动作。据了解,大兴区庞各庄镇为全镇14家西瓜集中育苗场提供口罩、消毒液、体温测量器等防控物资支持。怀柔汤河口镇北京雁栖岛生态园林发展有限公司苗圃基地每天为工人发放口罩,并要求工人每天测量体温。

  采购生产物资,贴心举措减少农户出行频率。例如,平谷大华山镇要求各村技术人员统计村民需要采购的农资种类及数量,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统一配送。昌平区农业农村局调入约214万株优质蔬菜种苗,依托区内多家专业合作社,通过电话和微信等非接触方式,分批次分发给园区及农户。

  未雨绸缪提前为农产品找销路

  对于即将收获的农产品,受疫情影响,销路成了大“堵点”。不少区未雨绸缪,从备耕开始就想出了各种应对招式。

  招式一,农超对接让农户“省心”。北青报记者发现,“农超对接”已成各区为滞销农产品找销路、保障村民经济收益的有力措施之一。怀柔北房镇一些农业园区、种植大户平时以菜商上门购买为主,但是受疫情影响,销售渠道中断,出现滞销。针对这一问题,怀柔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开展“农超对接”,与大星发超市联系。截至3月13日,该超市已帮助农户销售3500斤农产品。此外,平谷区的近20家农企也通过“农超对接”售卖滞销农产品。

  招式二,直销群助农户实现“快销”。例如,在平谷区商务局、马坊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马坊镇120余户农户与收购商建立了“农产品直销对接群”,既可以由农户发布求购信息,也可以由收购方发布收购信息。在对接群里,双方确认好农产品数量、取货时间后,就可转款确认订单。如今,大量滞销的生菜、茴香、草莓等果蔬全部在这个群里卖了出去。平谷区内大量滞销的梨类果品,直接由“滞销”转为“脱销”。截至3月14日,平谷带动果农销售果品达130余万斤,为果农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招式三,建立“经营台账”精准沟通。顺义区农业农村局会同区种植业服务中心,对全区78个蔬菜种植标准化基地进行跟踪监测,每日调度生产经营情况,并建立问题台账,主动对接区供销社、区市场中心、区商务局,将农民蔬菜销售难问题及时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反馈,以协调解决蔬菜销售难题。据统计,春节以后,顺义区已帮助张镇、李遂镇的部分农户销售蔬菜4万斤左右。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斌  林艳 武文娟  蒲长廷  李泽伟

  即景

  田间管理:田间地头设“虫情测报灯”

  走进北京兴农天力合作社农业园区,一台一人多高的“虫情测报灯”格外显眼。主体是一个大柜子,上面是一根长长的紫外线灯管,立在伞形结构的灯罩下面。每当太阳落山后,虫情测报灯会自动亮起。由于昆虫具有趋光性,在测报灯周边500米范围内活动的虫子都能被吸引过来,撞到透明玻璃挡板上,最终掉进大柜子里的摘虫袋里。

  顺义区植保站副站长王泽民介绍,测报灯的大柜子里有8个接虫袋,每个对应一天,最多可保存8天诱捕到的昆虫。“随着春耕生产陆续展开,危害农作物的农业害虫也开始进入发生期。目前,虫情测报工作已经开始,顺义区的基层测报员全部上岗。”

  据介绍,顺义区目前共有13个虫情测报灯监测点,分布在13个粮菜种植园区的田间地头,目前,测报员每周开箱观测一次,“每次开箱均要仔细分辨每个摘虫袋内的昆虫种类,分别计数,上报数据到区植保植检站。” “虫情测报灯捕获的是昆虫成虫,但真正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是幼虫,因此要根据捕获到的害虫成虫数量,预测害虫变化趋势,这可是个技术活儿!”王泽民说,本月初,顺义区植保植检站已经下发了2020年春季农作物植保工作意见,指导全区在春耕备耕的同时,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

  作物生长:平谷桃园内蟠桃已挂初果

  在平谷区峪口镇兴隆庄村,桃农张宝志现在最上心的事儿莫过于今年新承包的12亩桃园,铺撒肥料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平谷种桃大户,张宝志很清楚如果错过现在的时机,将直接影响桃树树苗栽植工作,那么整批桃树的挂果及收成都得延迟一年。

  原本在往年,这样的工作并不让人发愁,请一批帮工,很快就能忙完。但今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外地的帮工无法回京,张宝志不得不叫来本地的亲戚朋友一同前来帮忙。3台三轮车轮番上阵,才将张宝志“秘制”的底肥拉到了田间,“这些是在中药厂找来的药渣,经过发酵再入土做肥。在我的桃园里完全杜绝化肥,就为了种出口感最佳的大桃,但这也势必多出更多的人力成本,希望疫情能够早点过去,因为翻土、种苗,都还需要不少的帮手呢。”

  可喜的是,在张宝志南侧的大棚中,郁郁葱葱的蟠桃树上已经结出了拇指肚大的果子。张宝志一周里都忙着给这些翠绿色的小桃疏果、套袋,一排70多米长的大棚里,密植着136棵蟠桃树,预计到3月底可以采摘的时候就能有5000多斤的收成。

  高效循环:“生态桥”上农户争换肥料

  时下正是果树春剪时节,在平谷金海湖镇,果农来到胡庄村北的“生态桥”粗粉站,在这里,可以用运送来的废弃果树枝条直接换取有机肥。

  据悉,截至目前,金海湖镇通过“生态桥”工程已收集粉碎各类农业废弃物147吨,为村民发放有机肥56.6吨。不仅可以换肥料,还能用桃树枝换取用于培育蘑菇的“菌棒”。平谷区大华山镇便积极发挥“生态桥治理工程”作用,通过智能广播号召村民用桃树枝换取蘑菇菌棒或者蘑菇成品。100斤桃树枝条可以换购3个蘑菇菌棒或者3斤蘑菇,农户不仅可以居家培育蘑菇,还能丰富自家的餐桌。

  目前,大华山镇已收购废弃桃树枝20万斤,为村民兑换了1万个菌棒和1000斤鲜蘑菇。平谷区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由于春耕期也是平谷区的森林防火期,作为产桃大镇,农民春剪下的桃树枝如果不及时清运,会造成火灾隐患,因此通过“生态桥”这一变废为宝的“换购”方式,不仅能让农户获益,对于防火也意义重大。

  林木维护:苗圃基地工人林间防“冻害”

  剪除明显受冻枯死的枝条,剥离损伤的树皮,为受冻严重的枝干涂抹特定药物、防流胶……3月14日,在怀柔汤河口镇北京雁栖岛生态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的苗圃基地中,几位一线工人正戴着口罩、手套,拿着工具在林间忙碌作业。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从立春至今,该苗圃基地为占地620余亩,共6000余棵元宝枫、五角枫、蒙古栎等树种进行防冻除菌工作。

  “去年冬天雪水多,树木冻害面积将近往年的两倍,直接导致苗圃开春的工作量翻番。”该基地负责人肖华飞介绍,怀柔汤河口镇地处怀柔北部深山区,冬日里最低气温能达到-20℃,每年立春之后的除冻害是苗圃基地必做的一项日常工作。由于疫情影响缺人手,该镇农办帮助肖华飞找到了来自苗圃周边河东村和汤河口村的6名本地“临时工”参与工作,让基地防冻害工作能够正常进行。

  “特定药物涂上之后,元宝枫、五角枫不仅减少冻害,更能抵御可能来袭的‘倒春寒’,保障了树苗存活率。”肖华飞说,经过多天的集中剪枝、涂药作业,目前该苗圃的防冻害、除菌工作已经基本进入尾声,3月20日左右开始,该基地的土地浇解冻水、松土耕地、为树枝修剪造型等工作也将陆续开始。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本网概括 网站地图